En
 浙江天台捷融新材料有限公司
茶叶的新衣<上>
来源: | 作者:pmo882bf4 | 发布时间: 1929天前 | 181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新衣的诞生

 

 
       
茶饮,中国国饮;始于神农尝百草。中国自古有“神农尝百草 , 日遇七十二毒 , 得茶而解之”的传说,虽无可稽考,但可说明知茶有用为时甚早。我们祖先早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。唐朝时期作为封建文化的鼎盛时期,也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时期。唐代开元年间,倡导饮茶,饮茶的风俗开始由南方向北方发展。公园758年左右,茶圣陆羽的《茶经》问世,成为我国**部茶叶专著,也是世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**部专著;其地位和影响力不言而喻。《茶经》分述茶的起源、采制、烹饮、茶具和茶史,极大推动了我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。

 

 

       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,茶叶市场也日趋多样化;茶的品种五花八门,耳熟能详的大品类就有:黑茶、白茶、红茶、绿茶、乌龙茶等等。由茶叶萃取加工而来的快消品不胜枚举,烹茶的过程更是成为了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,饮茶者的气质就在这烹茶、饮茶的过程中日渐显现,超凡、脱俗、优雅、清馨;与茶叶的气质如出一辙。与西方人常饮的咖啡大有不同的是,在我们印象中,饮茶是慢生活的体现。一杯好茶,要想真正将其中的精华浸泡析出,需要一个精细的过程,更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耐心等待。好茶需细细品味,嘬一小口在嘴中,细细品其甘香,缓缓滑入喉中,清雅甘香丝丝入心。而当今的中国社会,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不允许我们长时间坐在茶桌前悠然赏茶、潜心品茶。因此,茶包应运而生。

       茶包,顾名思义,即用纸或布包着茶叶,可以长期储存;使用时将其放入杯子中,用水冲开。很多茶包里装的多为茶叶末子,但也不乏一些品牌会推出较为高档的茶包。茶包的起源更像是一个机缘巧合。纽约茶商托马斯·沙利文(Thomas Sullivan)时常寄送茶叶的样品给潜在的顾客群。为了降低成本,他想到一个方法,那就是将少许的松散茶叶装在几个丝制小包袋里面。当时一些没泡过茶的客户在收到丝袋之后,由于不太清楚泡茶的程序,于是就直接把这些丝袋咚一声丢进开水里。可渐渐地,人们发现这样包装过的茶方便好用,从而逐渐形成了用小袋泡茶的习惯。有人向他建议丝质包太细密,于是他改用棉质纱布,正式进行商业销售。1903年,沙利文申请了茶包的专利。到1920年,茶包在美国餐饮业得到广泛利用。

       由于*初的茶包使用丝袋,成本颇高。后来波士顿商人威廉赫曼逊(William Hermanson)发明了抗热的纸纤维茶包,在材料上更贴近现代的茶包。刚开始这些美国茶包都是单囊造型,由于形式简单,使用包装的机械较为简陋,将这类茶包放入水中,茶叶会集中在茶包内,冲泡速度很慢。后来有人将茶叶装入中间折成W型的双囊型茶包当中,发现可加快热水中茶叶冲泡的速率。1949年德国的Teepack公司便以这样的概念生产出世界上**台全自动双囊茶包袋包装机。从此,此种包装便开始在欧洲风靡,一些老牌茶商如twinningWhittard多采用此类包装。 茶包在美国市场兴旺发展了几十年后,才由约瑟夫·泰特利(Joseph Tetley)于1953年引入英国。

       茶包快捷、便利、安全、卫生等优点逐渐让它在茶叶市场演变过程中崭露头角,并且占据了一席之地;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在茶叶市场打下属于自己的半壁江山。传统的茶包历经演变,材质由*开始的丝绸、薄纱布、滤纸等材质为主,渐渐演变成现如今的网布,茶包形状也由一开始的平行四角包逐步转化成现如今外形立体、透明可视的三角包、金字塔形状。

       茶包,就好比穿上外衣的茶叶。如果说早先丝绸、薄纱布、滤纸材质的平行四角包为茶叶的“旧衣裳”;那么,如今市面上越来越普及的网布三角包,我们可称之为“茶叶的新衣”。与之前的“旧衣裳”相比,“新衣裳”的优点显而易见。“裸奔”的茶叶在茶壶里,在杯子中都尽显妖娆,片片叶子恣意舒展在器皿中,使尽浑身解数散发着与身俱来的清香。在“旧衣裳”的包裹下,茶叶妖娆的身姿宛如幕后的影子,空现其影,不见其身;为了迎合“旧衣裳”,在里面更好的生存,她们只能粉身碎骨,将原本完整的自己细细揉碎。而披上“新衣”的茶叶,似有若无、时隐时现的身姿却倍显绰约,宛若穿着纱裙的羞涩少女。与“旧衣裳”的紧紧包裹,密不透气相比,“新衣裳”的宽松透气以及优良可视的效果,使得茶叶能更好的舒展身姿,不遗余力展示着自己美丽的胴体;在开水的助攻下尽情发散她的体香。

       与《皇帝的新衣》明显区别在于,皇帝的新衣是意念感知,是胆小如鼠的臣民信口开河、违心编织的产物,是不存在的“存在”。然而,茶叶的“新衣”切切实实的存在着;它轻如纱,薄如纸,似有若无,使得原本散乱在器皿中的茶叶紧紧团结在一起;互相拥抱彼此,一心实现价值。  

       目前国内市面上随处可见的茶包,也多是外来品牌。欧美国家是袋泡茶的主要消费大国。例如英国、美国、德国。中国虽然是人口大国,在饮茶习惯方面,仍以日常散茶冲泡为主。因此国内袋泡茶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。传统袋泡茶主要以茶叶末为主,但国人对茶的认知还是倾向于原型茶叶,对于茶末有一种低端化的认识。因此,虽然袋泡茶进入中国市场很早,却一直没有引起广泛关注。在我国,茶叶销售仍以散茶为主。中国茶叶长期以来处于有品种、无品牌的尴尬境。品种繁多,滋味百态的中国茶叶,是中国袋泡茶未来发展进程中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。也许在不久的将来,中国的袋泡茶也将穿上自制的“新衣”,怀揣专属China的定制标签,昂首踏出国门,迈向世界。